[轉(zhuǎn)載]手縫基本針法匯總~_編織博客

2015-06-21 11:04 查看博客原文

原文地址:手縫基本針法匯總~作者:喔喔菟

??? 我喜歡手工,但是對一些基本的縫法還不是很懂,也不是說完全不了解,只是有些教程的用詞一不同,就以為是換了個針法,其實都是同一種罷了。所以在網(wǎng)上找了寫資料,畢竟這實際操作是離不開理論的東西。

?

??? 網(wǎng)上搜索到的東西,結(jié)合了下,只為大家一起學(xué)習(xí):

?

1、平針:

掘(jue)、拱(gong)=平針縫

這是最常用最簡單的一種手縫方法,通常用來做一些不需要很牢固的縫合,以及做褶裥、縮口等??梢砸淮味嗵魩揍樔缓笠黄鹄o線頭,一般是連縫兩三針才拉出。適用于布塊拼接,平針的針腳距離一般保持在0.5厘米左右。

49113-0.jpg???? 49113-1.jpg

漢服里平針叫拱針:正面針跡較細(xì)短,排列整齊。用于衣邊裝飾,又可加固衣縫。

49113-2.jpg

??? 2、疏縫、假縫:

??? 繃(beng):稀疏地縫住或用針別上。(《現(xiàn)代漢語詞典》)起到臨時固定,就是珠針的作用。=疏縫

??? 和平針的針法一樣,但針距較大,這種手縫方法通常用來做正式縫合前的粗略固定,為的是方便下一步的縫合,作用類似于珠針。

??? 3、回針、倒針:

????緝(qi):用相連的針腳密密縫。(《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回針縫

??? 這是類似于機(jī)縫而且最牢固的一種手縫方法,用這種方法可以縫合拉鏈、褲襠、包包等牢固度要求較高的地方。同樣適用于布塊拼接,在不織布玩偶中較常用,這種縫法很結(jié)實?;蒯樋p還分為全回針縫和半回針縫(多用于縫制拉鏈)。

49113-3.jpg49113-4.jpg

?

漢服里稱為倒針又稱回針。此針法為先向前運一針(約0.6厘米); 然后倒退一針(約0.3厘米),依此類推。多用于易受力部位.如拉鏈等處。

49113-5.jpg49113-6.jpg

??? 4、鎖邊縫:

??? 鎖(suo):用于衣物邊緣和扣眼兒上,針腳密,線斜交或鉤連。鎖邊,鎖眼。

??? 這種方法一般用來縫制織物的毛邊,以防織物的毛邊散開。

??? 5包邊縫(圖左)和扣眼縫(圖右):這是兩種極為相似的縫法, 用途和鎖邊縫一樣,但后兩者的裝飾性和實用性都要更強一些。多用于內(nèi)部縫合。

??? 為什么把這三種稱呼的針法放一塊兒,因為我覺得他們的用處其實都差不多,而且我真是無法很深刻的去理解所謂的鎖邊和包邊到底有什么區(qū)別了,甚至我覺得那個扣眼我倒還能稍微區(qū)別一下,畢竟扣眼是個細(xì)活兒。

49113-7.jpg49113-8.jpg49113-9.jpg

漢服里稱鎖邊針,亦稱包邊針、鎖針。是修飾布料毛邊、防止松散的常用針法,亦可用于貼布。先橫挑針,再豎挑針,縫線從豎挑針下穿過,以此重復(fù)至所需長度。鎖邊針可以有多種變化形式。49113-10.jpg
??? 6、藏針縫:

??? 偷針=藏針縫,對針縫。

??? 這是很實用的一種針法,能夠隱匿線跡,常用于不易在反面縫合的區(qū)域。通常我們所指的藏針縫也就是指對針,對針是先在A布上入針出針,然后在B布上出針入針,依次循環(huán)。對針常用于一些返口處最后的完成縫合

49113-11.jpg

49113-12.jpg

?

??? 7、立針

??? 立針又叫貼布縫或直繰,不同的名稱解釋了立針不同的用途,它可以在貼布縫合或者繰邊(比如滾邊條)時使用。立針的針法很簡單,在底下一層布布入針,然后同時穿過所有的層出針,出針的位置盡量靠近上層折邊邊緣,這樣針跡才不會太明顯。而且再次入針的位置要和前一次出針位置處于一條垂直線上:

49113-13.jpg49113-14.jpg

?????8、立針與對針的區(qū)別:

??? 立針和對針的區(qū)別在哪兒,看了下面的正反面對比圖就明白了。顯然對針的隱蔽性更好一些,很多人喜歡用對針來縫合貼布,這樣更漂亮。但縫合立針的速度明顯要比對針快。

49113-15.jpg? 49113-16.jpg

??? 9、梯子針:這種針法可以說是藏針縫中的回針。在底下一層布布往前縫一大步,再從上面一層布布中回退一小步。這種針法在既需要藏匿線跡又需要保證牢固度的情況下使用。

49113-17.jpg?? 49113-18.jpg

49113-19.jpg

?

??? 10、卷針縫:

??? 繚(liao):用針斜著縫。(《現(xiàn)代漢語詞典》)=卷針縫

??? 其實這個我個人認(rèn)為和下面一個即將介紹的繰針縫還有斜針縫都差不多,我自己是覺得好像差不多嘛,甚至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蝦米卷針、繰針、包邊、鎖邊神馬的在我眼里通通都是浮云,一樣的浮云撒~~

49113-20.jpg

漢服里稱為甩針縫,亦稱作甩縫子,繚縫。用于無法用鎖邊針包邊的毛邊修飾,針跡呈斜形。

49113-21.jpg
??? ?11、繰針縫(繰邊縫)

??? 繰(qiao):把布邊往里卷進(jìn)去,然后藏著針腳縫。

??? 繰針有兩種,一是明繰.二是暗繰。

??? 明繰又稱扳針。以直針斜線淺挑,針跡為斜勢,故亦稱其為斜針。由右至左運針,以正面的線跡小而整齊為好,且線的色彩宜與面料相近,多用于固定服裝的貼邊和袋夾里等。

??? 暗繰又稱暗針。正面不露針跡,亦有正反面均不見針跡的,它同樣用于服裝的貼邊等處。

??? 看圖吧,是不是都很像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49113-22.jpg

?

? 12、斜針縫:

????簽(qian):粗粗的縫合起來。(《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斜針縫??磮D,是不是跟那個繰針縫一樣的,呵呵,關(guān)鍵是看你怎么發(fā)揮了啊。

49113-23.jpg

??? 搭黃瓜架=千鳥縫,過去常用來簽褲腳 。
????千鳥縫(三角縫):亦稱花繃,俗稱狗牙針。用于固定衣服的袖口邊、底邊及褲邊等。這個應(yīng)該很熟悉的,大家穿的西裝褲腳邊里面都是這樣的吧。從左至右運針。正面不露線跡,反面針跡呈交叉之勢。
49113-24.jpg49113-25.jpg

?

??? 13、壓線:

??? 絎(hang):用針線固定面兒、里子和所絮的棉花,縫時針孔疏密相間,線大部分藏在夾層中間,正反兩面露出的都很短,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是絎被子。

??? 漢服里稱為絎針,也叫扎針。是中國傳統(tǒng)手針工藝的基本針法之一,有長、短絎針之分。

??? 長絎針用于兩塊或以上布科的臨時固定等,起針時線不打結(jié),由右至左,以3厘米左右長(根據(jù)需要)的針距運針。長絎針亦有眾多變化,如正面長,反面短;正反面短,中間長。

??? 短絎針是固定布料等用的基本針法。針法亦由右至左,以l厘米24(通常25)的針距運針。
??? 長短絎針此針法綜合了長絎針與短絎針的特點,以一長一短的針跡運針。多用于臨時縫合布料等。

49113-26.jpg

???

??? 14、倒勾針:

??? 俗稱扣針,又稱緝針。先向前運一針(針跡約0.3量米),然后后退一針(0.9厘米),針跡略為斜勢。由于此針法比較牢固,所以拼合褲后縫、裝袖窿時常用。

49113-27.jpg
??? 15、套結(jié)針:

?????? 用于服裝的開叉、拉鏈、插袋的止口處等。針跡長約0.61厘米,先橫挑23道線,再自上而下于線后插入豎線,套線上抽,重復(fù)至橫挑線長度,豎線線跡需密而整齊。

49113-28.jpg

??? 16、楊柳針:

????? ?民間亦稱楊樹花。主要用于女裝大衣夾里的下擺貼邊處,不僅可固定貼邊,亦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從反面起針,正面在線上橫挑出針,并向左抽緊,先以45度向下重復(fù)二至三針,再向上45度重復(fù),正面針跡以鋸齒形由右至左運針,至所需長度后,于反面止針。

49113-29.jpg

16、一字針:

????此針法用于拼接衣料,接縫平薄。自衣料反面起針,正面針跡呈一字狀,反面針跡呈斜勢,從下向上運針,上下需對齊。

49113-30.jpg

??? 17、八字針

??? 亦稱作人字針,納針,扎針。斜針針跡0.8厘米左右,針距約1厘米,橫豎對齊,正面以一根絲挑牢。

49113-31.jpg

??? 18、扯線袢

??? 是連接衣服下擺處的面與里的一種方法。引針后,將線頭藏入布內(nèi),出針之后使線呈圈狀,再引線套入圈內(nèi)。以左手鉤線,拉緊,使鉤出的線形成第二個圈狀,再送線,套線,鉤線,拉線。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至所需長度。

49113-32.jpg
??? 19、
釘扣袢

??? 用于紐袢、穿帶孔等。起針后將線頭藏于布內(nèi)。按紐扣大小或帶子粗細(xì)縫四至六道襯線。然后以針引線圈并抽緊,重復(fù)抽線圈至襯線長,止針結(jié)最好能在布上,線頭需藏起。

49113-33.jpg
??? 手針線結(jié)

??? 手針用線的打結(jié),多用于線的連接、起針和止針,方法較多,下面著重介紹幾種。

?

??? 1、蚊子結(jié)

??? 此法用于線的連接,當(dāng)用線不夠長時,可用此法將線加長。以其中一線繞成圈狀,另一線穿入其中繞回,捏緊,然后互相扯緊即可。

?49113-34.jpg

??? 2、起針結(jié)

??? 在起針時防止脫線的一種方法。以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線的一頭,讓線緊繞過食指,利用兩指的摩擦,將線頭捻入線圈,之后.左手拉緊即可。

??? 3、止針結(jié)

??? 這是運針完成之后,防止散線的一種方法??稍诔鲠樦螅跃€繞圈。根據(jù)所需結(jié)的大小決定線圈的多少,再用手壓住圈結(jié)于出線處,將線抽緊即可。也可在針出半截時,直接以線繞圈于針上,同樣根據(jù)需要決定線圈的多少,用手壓住圈,抽緊。

?

??? 此外還有:

?

??鉤貼邊:鉤(gou): 用線粗縫。(《現(xiàn)代漢語詞典》)鉤貼邊。 好像是回一針,拱一針。

??納(na):棉鞋穿過吧?傳統(tǒng)的說法不叫做棉鞋底,叫納鞋底子。在鞋底或襪底上面密密縫,使它結(jié)實耐磨。

??? 另外還有一些在現(xiàn)代蒙古民族服飾的縫紉工藝中許多傳統(tǒng)的手針縫紉法。蒙古人嘛,生性豪放,所以用詞也有點豪邁,嘿嘿~這些手針縫紉法的基本操作規(guī)程是在右手食指尖戴頂針,用拇指和中指持針,所以它能夠完成許多較復(fù)雜的縫紉工藝。這種持針方法所包括的縫紉內(nèi)容也較廣,有多種多樣的針法。人們還沒有使用縫紉機(jī)之前,各種服飾的縫紉活兒全部由手針完成。就是在縫紉機(jī)使用較普遍的今天,手針縫紉法仍屬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

??? 蒙古民族手針縫紉工藝的針法較多,例如攻針、皖爆針、繰針、絎針、納針、緝針、驅(qū)針、分針、盤針、繳針、鎖邊針等是其中的主要針法。這些針法均有各自的操作要領(lǐng)。

???1)攻針

??? 這是手針的最基本的縫紉法,是手針工藝中各種針法的基礎(chǔ)。攻針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拿著所縫的衣物,右手持針,按先下后上、一針一針從外往里的順序進(jìn)行。針跡應(yīng)均勻整齊,平服美觀。攻針可用于縫袖里、擺縫、衩邊、滾邊、鑲拼等。

????2)寨針

??? 這是將兩層布或多層布料縫合在一起,為下一工序起固定作用的一種簡單縫紉法。嫁針可分為長短兩種,方向均為從外往里向后縫,針跡根據(jù)實際要求可稀可密,下一縫紉工序完成之后,將攘針抽掉。

????3)繰針

??? 這是將衣片的毛邊折疊后縫合在一起,而正面露線跡或不露線跡的一種縫紉法。繰針的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多用于衣里邊縫處。

????4)緝針

???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縫紉法,具有彈性好、牢固,又不易斷線等優(yōu)點。故用于衣、帽、靴的表面縫紉之處。其縫紉法是退針的進(jìn)孔必須在后一原針孔內(nèi),再向里以退針的一倍距離進(jìn)針,使其面層針跡與機(jī)縫針跡相似,底層的針縫則與鏈條相仿。

????5)驅(qū)針

??? 這種縫紉法近似于緝針縫紉法,但使其面層與緝縫針線的間隔線距相似,底層的針跡則成線條狀。此針法多用于靴和靴幫不太十分緊要的縫道。

????6)盤針

??? 這是蒙古民族服飾縫紉工藝中難度較大、技巧較高的縫紉法,主要用于布靴子的各種圖案的縫紉工藝,其表現(xiàn)效果是寬厚突出、連綿起伏之美感。盤針針法需要用兩根線,一根線按著緝針縫紉法向后退進(jìn),另一根線則在面層上每上來一針時盤繞一次針,退針時把已盤好的線圈的里邊固定好。盤針縫紉法有右盤、左盤和左右對盤等針法,但常用右盤針法。有些刺繡工藝中也用盤針法,所以此針法也屬于刺繡的一種針法。

????7)鎖邊針

??? 這是鎖住裁片毛邊的縫紉法,無鎖邊機(jī)或需要補修鎖邊時使用手工鎖邊針法。其操作方法是用左手食、拇二指捏住布邊,右手持針,從左往右,一一套的順序進(jìn)行鎖邊。

?

?

??


49113-35.gif?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