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傳奇老人的民間布藝、鉤編

作者:愛就編 時間:2014-09-12 13:59 閱讀:14419 標簽: 民間工藝


“飛龍乘云迎通水”的鉤編工藝作品


    近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83歲老人侯顯珍花費一個多月時間,制作了“飛龍乘云迎通水”的鉤編工藝作品,以表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在即”渠首人民的喜悅之情。
  
    這件作品惟妙惟肖,其背景是一座大山,有藍天白云,有醒目的三條巨龍,有波濤洶涌的浪花、水閘等。其中巨龍體態(tài)矯健,張著大口奮力向山間噴水,浪花翻卷,閃著銀光。浪花前方藍色水面上是一個用泡沫板雕刻的水閘。廣場上兩個葫蘆做的第七屆全國農(nóng)運會吉祥物“牛牛”,帶著一群用線鉤頭、布做衣的“民間藝人”:英俊瀟灑的年輕小伙敲著鼓,英姿颯爽的姑娘、媳婦們扭著歡快的秧歌、劃著旱船……
  
    談到作品創(chuàng)作,侯顯珍老人說:“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用三條龍代表天時地利人和,寓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與南水北調中線通水結合,有著更深的現(xiàn)實意義。”水閘代表著南陽渠首,載歌載舞的人們和奔跑的“牛牛”,表達了南陽人民圓滿完成兩個“國字號”工程的喜悅心情。

 

鉤編白娘子與許仙

清末布藝、民國鉤編 

 
    在侯顯珍的家中衣櫥里、柜頂上、桌子上到處都擺滿了她的作品,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xiàn),一個個動物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說起這些手藝的來歷,侯顯珍說,那還得從清朝后期說起。
 
    當年,從事絲綢生意的侯家老太爺在山西做完生意后,順便去了一位朋友家做客,在得知年近六旬的侯老太爺還沒有子女時,山西的那位朋友便要把他家的一個丫環(huán)鄒氏送給侯老爺做偏房。他告訴侯老太爺,14歲的鄒氏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只因家中遭了難,才淪落成為一個丫環(huán)。
 
    帶回家后,侯家人發(fā)現(xiàn),這姑娘聰明伶俐,人也很勤快,尤其精通“女紅”,她做出來的繡衣、花鞋、虎頭枕往往比一般人做出來得更為精致好看,為此深得侯家人的喜歡。隨后,鄒氏又將自己的這門絕活教給了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媳婦。當時,在鎮(zhèn)平縣流行起來的穿戴用品的圖案、式樣,幾乎都是鄒氏創(chuàng)作出來的。
 
    1947年,侯家來了一個國民黨軍官太太,閑暇時,這個官太太經(jīng)常用鉤針鉤織出許多帶有精美圖案的衣服、飾品。當時,只有14歲的侯顯珍看到后非常喜歡,在跟著母親學侯氏手工布藝的同時,又跟著這個軍官太太學得了一手鉤編手藝。但之后,由于種種原因侯顯珍一度放棄了這門手藝。
 

 鉤編西游記

70歲演繹手藝傳奇

 
    2001年,侯顯珍的大女兒去世,這使她悲痛萬分。女兒生前是學美術專業(yè)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把祖上傳下來的布藝絕活結合以現(xiàn)代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為了完成女兒的心愿,2003年,侯顯珍決定重操舊業(yè),那年她70歲。
 
    起初,老人只是做一些傳統(tǒng)的虎頭靴、虎頭枕,然后再鉤幾雙小鞋。但老人始終認為,這些作品雖很精致,卻還是老一套的工藝,如何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新,這讓她陷入了沉思。
 
    有一次,老人在看《紅樓夢》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根據(jù)劇情制作一些人物呢?沒有受過任何藝術培訓或熏陶的侯顯珍開始翻閱大量的書籍,根據(jù)人物的背景和電視上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了幾個《紅樓夢》的人物造型。作品方案確定后就是選材了,老人發(fā)現(xiàn),一些被人遺棄的冰糕棍、假花、理發(fā)店里不要的頭發(fā)等,這些材料很適合她的作品而且還環(huán)保。為此,以后每次出門,老人總是很留意路邊的廢品,只要是她認為能用的東西,都會撿回來。
 
    撿回來這些原材料后,老人將傳統(tǒng)“女紅”的裱褙、剪貼、刺繡、布藝、雕刻、裁剪等十多種工藝糅合在一起,再加以鉤編技術進行創(chuàng)作。可經(jīng)過反復的試驗之后,制作出來的作品卻一直不理想,但老人并沒有放棄,繼續(xù)看書,反復試驗。2007年,根據(jù)《紅樓夢》的劇情,老人的第一個人物作品“薛寶釵”終于做成功了。這給了老人很大的鼓舞,更堅定了她做下去的信念。
 
 


鉤編八仙過海



讓人嘆為觀止作品

    隨后,老人又憑著扎實的傳統(tǒng)“女紅”手藝和豐富的想象力,將路上撿到的冰糕棍變成了織布機、紡花車,小孩用過的紗巾變成紅樓夢人物的錦繡衣裳,孩子們扔掉的果凍盒做成軍人的頭盔……
 
    2008年,侯顯珍讓二女兒帶著“哪吒鬧海”、“西游記”等參加了在義烏舉辦的浙江特色紀念品世博專題會。想不到,一到會場就受到大家的圍觀,一個外國友人看到作品后,比劃著大拇指直夸:“good!”通過翻譯,侯顯珍的二女兒趙艷華得知,這位外國人愿意花800元購買“哪吒鬧海”后非常高興,當即表示同意。當外國人提出想出1000元買“西游記”時,老人卻拒絕了他們。

 

   2008年,為了迎接奧運,侯顯珍用鉤針編出了100個可愛的小娃娃,制作了“百娃祝奧運”,代表著全國56個民族的大團結,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我國成功舉辦奧運的真誠祝愿。汶川地震發(fā)生后,老人花了4天時間,制作了“抗震救災圖”,表達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奪取抗震救災斗爭全面勝利的心愿。
 
    近年來,老人制作的眾多作品,引來了省、市多家媒體的關注,每個人看到老人的作品都驚嘆不已。老人制作了《西游記》“八十一難”中的“四十三難”、“金陵十二釵”、“農(nóng)耕系列”、“民俗系列”、中國神話故事、花燈等百余件作品,雖不能說是栩栩如生,但其中所透出的強烈的民族風味、文化精粹,實在是極為難能可貴。如今《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她已經(jīng)制作完了一個,等“八十一難”和“一百零八將”制作完成之后,她就要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侯顯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