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英(1913—1983) 現(xiàn)代編結工藝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即成為知名編結專家,廣泛傳授編結技藝,
作品受到文化藝術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歡迎,并獲得金、銀獎章。出版專業(yè)書刊二十余本。
中文名:黃培英
別名:靜汶
籍貫:上海
性別:女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13年
去世年月:1983年
代表作品:《培英絲毛線編結法》、《絨線童裝編結法》、《民間線結》、《花邊編結法》、《絨線服裝編結法》等
童年愛好絨線編結,掌握了絨線編結技藝,后應聘于上海麗華公司、榮華和安樂絨線廠教授絨線編結技法。
19世紀末葉,中國還沒有自己的國產(chǎn)毛線,女孩子扎辮子的頭繩都是手工做的毛線、紗線、絲線。當時毛線稱為“毛冷”,“冷”是英文“line”的譯音。“毛冷”的顏色遠比紗線、絲線繁多、鮮艷,受到愛美女孩子的普遍歡迎。上海許多專營毛線的商店都稱為“毛冷店”,連那時的同業(yè)公會也叫“毛冷業(yè)同業(yè)公會”,以后才逐漸改稱為毛線,上海人也叫做絨線。
進口絨線自進入中國市場后,隨著編結法的推廣,被大量用于編織毛衣。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婦們很快就發(fā)覺了絨線與其他紡織品相比優(yōu)點多多:使用棒針手工編結的絨線織物質地松軟,有良好的抗皺性與透氣性,并有較大的延伸性與彈性,穿著舒適。絨線的色彩、粗細、品種規(guī)格繁多,選擇度很大,而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反復拆拆結結,不斷翻新,并編織出各種各樣的新花樣,織成的毛衣不僅美觀保暖,而且經(jīng)濟實惠。于是,絨線很快就風靡市場,當時上海的興圣街(現(xiàn)永勝路)成為全國絨線業(yè)中心,有“絨線街”之稱。但由于絨線是舶來貨,傳入中國不久,婦女們大多數(shù)還不會編結;少數(shù)幾個會編結的,也只會幾種花樣,久而久之,興趣索然。為了招徠顧客,有的絨線店就聘請有名的絨線編結師教授編結法。當時上海最著名的絨線編結師有黃培英、馮秋萍、鮑國芳等,她們自創(chuàng)的編結花式新穎繁多,為眾多女性顧客所青睞,于是她們成為各毛線店爭相延聘的對象,“海派編結”也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特的手工工藝。
黃培英生于1913年,曾用名靜汶,上海人,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黃炎培先生的堂妹。她自童年起便愛好絨線編結,掌握了精湛的絨線編結技藝,后應聘于上海麗華公司、榮華和安樂絨線廠教授絨線編結技法。1928年開辦培英編結傳習所,并參加上海市工商部舉辦的中華國貨展覽,展品分別獲特等獎、一等獎,得金、銀質獎章,并獲絨結代針機專利執(zhí)照。以后又在中西、市音等商業(yè)電臺講授絨線編結知識。在上世紀30年代,她獨創(chuàng)的桃、李、梅、薔薇等花型的鏤空毛衣,成為當時
女士們的時髦外套;她編寫的《培英絲毛線編結法》一書,發(fā)行量高達30萬冊,打破當時出版紀錄。
1946年10月,黃培英編著了《編結特刊》,由于匯集了當年滬上各界名流、社會賢達、演藝界名伶等多人的題詞手跡、照片,使這本專門介紹毛衣編結法的小冊子異彩紛呈?!毒幗Y特刊》封面為京劇名伶童芷苓身穿黃培英親手織就的最新款式毛衣的靚裝照,封二為名伶曹慧麟的照片,封底為大華絨線公司愚園路支店的全景彩圖。扉頁為當年上海灘聲名顯赫的要人名流題詞手跡,如潘公展題“一編傳習女紅事,幸把金針度與人”,吳鐵城題“編結導師”,楊虎題“賢于七襄”,吳紹澍題“色式俱工”,王曉籟題“錦繡千純”,嚴獨鶴題“靈心妙手”,潘子欣題“日新月異”等等,真可謂名流云集、星光熠熠。書中身穿各款新穎毛衣的模特,大多為當時大紅大紫的各界明星,并附詳細編織方法文字說明,最后有在毛衣上刺繡圖案花樣參考資料及說明。
黃培英編著的《培英毛線編結法》先后刊印多次,1947年兒童節(jié)所印書的封面人物是平劇亞后曹慧麟,同年9-10月所印書由職業(yè)教育家黃炎培先生題寫書名,1949年所印書的封面人物是電影明星周璇。由黃炎培先生題寫書名的《培英毛線編結法》版本主要是為南京的義昌絨線公司所印,作為買毛線的贈品,用于普及推廣毛線編織法。書的扉頁是黃培英的照片和自序。黃培英有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因書中每款毛衣均配有當時影星名伶的著裝照片,她將毛衣的款式與明星的氣質有機地搭配,用雋永的語言寫出各具特色的推廣詞。如在“錨鏈花”結法中,她為影星上官云珠寫道:“白色給人有崇高的印象,加上有紅色圖案的花色,更有雍容華貴的感覺,對一個高貴的少婦,可以增加她的氣度,如果在宴會上,也將是受人矚目的貴婦。”在“鳳尾花”結法中,她為影星王丹鳳寫道:“歐美的服飾,尚新奇,這件有圍巾的背心,事實上只有前胸一方,背后用一腰帶相系,穿在深秋的大衣內(nèi),很實用,你試試看,一定倍增風姿。”
解放后,黃培英于1951年在蘇州開設大新絨線店。1956年,她受聘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專業(yè)研究與創(chuàng)作。在此,她專心研究古代民間線結(以各種彩色紗線或絲線,編結成各種日用品與鏡框裝飾品),使線結工藝從原有的3種基本結法發(fā)展成20多種結法、200多種圖案花樣,為挖掘與發(fā)展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線結藝術作出了貢獻。黃培英創(chuàng)作設計的代表作品有三梭花旗袍、白色大禮服、游龍圍巾、野菊花披肩等,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她先后編著出版了20多本著作。1964年被評為工藝美術師。1983年,一代編結大師黃培英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