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織 時間:2015-03-15 10:06 閱讀:46160 標(biāo)簽:
民間的習(xí)俗現(xiàn)在應(yīng)該很少人會了解吧,有句俗話“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雞”每年立春的前幾天,媽媽們張羅著給孩子縫制春雞了,但很多人問打春小孩戴的小公雞怎么縫。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縫春雞步驟,不知道怎么縫春雞趕緊根據(jù)步驟學(xué)習(xí)吧。
您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手工布藝縫制打春雞方法
縫春雞縫制步驟:
第一步:找一塊布剪成三角形
第二步:在布的反面沿著邊縫上,注意要留一個小口,好反過來
第三步:從小口里翻出來,往里填棉花(不好填可以用棉棒往里捅)
第四步:剪出來春雞的眼睛、嘴巴、尾巴和雞冠子。
第五步:在剛才留有反口的那邊縫上春雞的尾巴。
第六步:給春雞縫上眼睛、嘴巴和雞冠子,好啦,小孩戴的小公雞就做成了
最后:在小公雞的腰上縫上一個帶子,往小孩的衣服或帽子上一縫就好了。
小知識:什么是春雞兒,為什么立春要戴春雞兒!
立春之日,俗稱為“打春”,這一天人們?yōu)橛懠?a href="/t/%E6%A3%89%E5%B8%83.html">棉布和棉花縫制成拇指大小的布雞兒,一只或幾只縫在小孩的衣袖或帽子上,名為“春雞”,俗稱戴“春雞兒”的習(xí)俗。
春雞縫好后,要在“打春”的頭天晚上,綴在娃兒的棉襖袖子上。一般按照“男左女右”的老傳統(tǒng),寓意豐衣足食、茁壯成長、吉祥如意!
為什么要給孩子縫春雞呢?為什么還要在立春之際縫上它呢?在立春節(jié)給娃兒戴春雞兒,是老輩子留下來的傳統(tǒng),只要是老輩子留下來的,都會有根有脈,“縫春雞”有三種含義。
含義1:“雞”與“吉”同音,給孩子縫個春雞,便可以讓孩子們逢兇化吉,吉祥如意。
含義2:“雞”與“饑”同音,過去農(nóng)村貧窮,一到春天,就出現(xiàn)糧荒,此時此刻給孩子縫個春雞,讓孩子在立春這天戴上春雞兒,期盼孩子能過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從此不再遭受雞(饑)荒之苦。
含義3:以前大人們最害怕小兒“出水痘子”,一旦患上水痘,不僅孩子本身痛苦不堪,而且還會迅速傳染其他孩子。“痘”與“豆”同音,而雞可以食豆除痘,縫綴上布春雞,孩子身上的“豆”便被它吃掉了。
如今饑荒、染痘之苦已成為遙遠(yuǎn)的記憶,縫春雞也只能跟“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相聯(lián)系了,大家把縫制春雞當(dāng)作一件趣事來做,而我們這一代長大的人,這個立春的風(fēng)俗一直在我們腦海里,想想便覺得很親切。